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分析了一个来自52,000年前的猛犸象的皮肤样本,并发现了古老的染色体化石。
西澳大学的副教授Parwinder Kaur博士同时也是澳大利亚DNA动物园的主任,是发表在《Cells》杂志上的这项研究的合著者。
“这一发现标志着我们在重建灭绝物种基因组方面的能力迈出了关键一步,并为它们的基因构成和进化历史提供了深入了解,”Kaur副教授说。
“研究结果表明,这只猛犸象死亡后不久,样本就在西伯利亚的寒冷中自发地冻干,其保存过程与制作牛肉干类似。”
这种保存方式使得人们能够将古代DNA分子与现代物种的DNA序列进行比较,并发现遗传密码中单个字母发生变化的情况。
“化石染色体被保存到了纳米级,这为理解古代生物体中基因的结构和激活方式开辟了新途径,”Kaur副教授说。
“这就像是打开一个时间胶囊,它不仅揭示了遗传蓝图,还揭示了数千年来塑造这些物种的生物适应性。”
研究人员发现,这只猛犸象有28对染色体,这与它现存最近的亲属——大象的染色体数量相同。
他们还观察了哪些基因处于活跃状态,并发现了调节毛囊发育的关键基因,这些基因的活动模式与大象完全不同。
“这一发现凸显了强有力的研究政策在支持长期遗传和保护研究方面的重要性,”Kaur副教授说。
“通过研究灭绝动物的基因构成和适应性,我们可以发展出更好的方法来保护当今的濒危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