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学生命科学系副教授蔡政修与美国西雅图伯克自然历史与文化博物馆 (Burke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and Culture) 的James Goedert以及查尔斯顿的古生物中心 (Charleston Center for Paleontology) 的Robert Boessenecker合作研究,发现了整个北半球最古老的须鲸,并将此新物种命名为Fucaia humilis(謙遜福卡鯨)。研究文章于2024年的4月正式收录于国际知名的研究期刊Current Biology。
长期以来,年代最古老、时间能追溯到始新世 (Eocene) 的须鲸一直都只有在南半球(南极和秘鲁)被发现,且几乎都是在同一个时间点:始新世末期南极大陆周围所形成的南极环流 (Antartic Circumpolar Current) 所塑造出的环境(丰富的浮游生物),这一环境孕育了包括全球最大的脊椎动物——蓝鲸在内的整个须鲸类群(Mysticeti)的起源与早期演化历史,因此南半球一直被认为是主要的孕育之地。
蔡政修近年来在美国的合作与野外工作,确认了美国华盛顿州发现的化石为目前北半球已知最古老的须鲸(生存年代大约落在3450万年前):Fucaia humilis,humilis在拉丁文中意味着谦虚或谦逊的含义(对应到英文的humble),这指出了须鲸长期以来在北半球不太为人所知的早期“谦逊”的演化历史,因此中文可译为謙遜福卡鯨(英文俗名为humble whale)。更有趣的是,在同一地区(华盛顿州)和时间点也发现了全球已知最古老的巨藻生态系统 (kelp ecosystem),这表明北半球在3千多万年前开始形成的巨藻生态系统,可能是孕育早期须鲸演化的关键地点。
南半球有南极环流,北半球有巨藻生态系统,南北半球在3千多万年前的海洋生态环境及其驱动力大不相同,所孕育出的须鲸类群的体型也极为不同。当时南半球的须鲸体型已经能达到10米,但謙遜福卡鯨的体型却不到3米。研究成果清楚地指出,关于一路演化出蓝鲸等史上最巨大的脊椎动物的早期起源,仍有许多未解之谜。蔡老师持续在南北半球奔波,追寻须鲸早期起源与演化的脉络,将有机会进一步解开这一生命史中的大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