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立即咨询扫一扫立即咨询
留学咨询热线:18071732056
首页 / 院校汇总 / 院校新闻 / 躁郁症患者子女昼夜节律失调和精神状况恶化的具体过程
香港中文大学
  • 香港中文大学
  •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国家/地区:中国香港
  • 学校地址:中国-香港-九龙城区
  • 学校网站:-
  • 学校特点
362025年QS排名
532024年THE排名
822022年USNEWS排名
101-1502023年ARWU排名

躁郁症患者子女昼夜节律失调和精神状况恶化的具体过程

发布日期:2025-05-16 10:18:46 阅读:41

躁狂抑鬱症(簡稱躁鬱症)影響全球1%至4%人口,患者的躁狂和抑鬱症狀會反覆交替出現,其遺傳風險可高於八成,常見發病年齡為約20歲。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領導大灣區內10間醫院進行研究,揭示大灣區躁鬱症患者子女精神病理症狀演變的路線圖,為制定預防他們發病的及早介入措施奠定基礎。這是首個針對躁鬱症患者子女及其對照組進行的比對研究,涵蓋了目前亞洲區內最完整及全面的數據,評估了研究對象出現的各種症狀和睡眠障礙。研究已於醫學期刊《General Psychiatry》發表。

躁鬱症患者的子女是罹患此症的高危群組,要預防他們發病,及早介入至關重要。分析躁鬱症患者子女的情緒、睡眠狀況和病理演變,有助了解此症發病前的特徵、風險因素和早期精神病理,藉此預防高危群組演變成罹患躁鬱症。

青少年時期晚睡晚起兼有社交焦慮可能是躁鬱症早期表現

此研究發現,躁鬱症患者子女童年時出現行為問題的風險,是同齡非躁鬱症患者子女的兩倍。他們踏入青少年時期後,會傾向晚睡晚起,出現晝夜節律(即生理時鐘)紊亂的風險是同齡青少年的4倍;他們出現社交焦慮的風險,亦是同齡青少年的7.5倍。研究團隊指,這些發現有助了解高危群組患上躁鬱症前,他們的精神病理症狀演變路線圖。

研究文章第一作者、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名譽博士後研究員雷彬斌博士表示:「今次研究成功找出躁鬱症高危群組的一些臨床特徵,並確定這些特徵為躁鬱症的早期表現,當中包括晝夜節律顯著延遲。我們希望藉着加深了解躁鬱症高危群組的癥狀發展路線,建立早期臨床介入和預防方案。」

另一研究顯示躁鬱症患者子女褪黑激素分泌受抑制

中大醫學院2022年於《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發表的另一項研究發現,躁鬱症患者子女與非躁鬱症患者的子女比較,夜間褪黑激素[1]水平顯著降低,估計與他們晚間對光線較敏感,抑制了褪黑激素分泌相關。另外,考慮到褪黑激素是一種促進睡眠和調節晝夜節律的荷爾蒙,躁鬱症患者的子女夜晚褪黑激素水準降低可能是他們表現出晚睡晚起的重要原因。

該研究文章的第一作者、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博士畢業生封紅亮博士補充:「光是調節人體晝夜節律的關鍵因素之一,而現代社會普遍存在的夜間光污染以及睡前過度使用手機等電子發光產品會抑制夜間褪黑激素的分泌,進而擾亂晝夜節律,有礙睡眠和精神健康。故此,我們必須避免青少年夜晚睡前過亮的環境和提升青少年適當使用電子產品時間的意識,尤其是有躁鬱症家族病史的高危群組,以減低光線對褪黑激素分泌的影響和出現晝夜節律紊亂的機會,希望從而減少高危群組患上躁鬱症的風險。」


bg
Consultation and evaluation
咨询评估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