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云将阳光反射回太空,为地球表面降温。而到了夜晚,云则像毯子一样锁住热量,使地球表面保持温暖。气象学家夸阿斯说:“这就是为什么云在地球气候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使用了卫星观测数据和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提供的数据,该计划提供了全面的气候模型和情景。这些模型涵盖了1970年至2014年的历史数据以及直至2100年的预测。
“由于全球范围内白天云量减少的幅度比夜晚更大,这导致白天短波反照率效应减弱,而夜晚长波温室效应增强,”该研究的主要作者罗浩解释道。
气候模型对于理解和预测气候系统内复杂的过程和相互作用至关重要。它们有助于科学家开发可能的未来情景,并分析温室气体、气溶胶和云等各种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来自莱比锡大学的约翰内斯·夸阿斯强调:“云量变化的不对称性是一个新发现的重要因素。我们的研究表明,这种不对称性导致了一个正反馈循环,加剧了全球变暖。”据这位研究人员称,云量变化是气候变化的结果。总体而言,云量略有减少,这意味着全球变暖加剧。
云量每日的这种不对称性可以归因于多种因素。一个主要原因是随着温室气体浓度的升高,低层大气变得越来越稳定。这种稳定性意味着白天云形成的可能性降低,而夜间云则保持稳定甚至增加。
该研究的共同作者雍涵解释说:“云量的变化在一天中并不是均匀分布的。在白天太阳辐射最强的时候,我们观察到云量减少的幅度更大。而到了夜晚,当地球表面通常冷却时,云量则保留热量,从而加剧了温室效应。”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减少温室气体的需求更加迫切,因为云量不仅响应变暖,还通过这种新效应加剧了变暖,”约翰内斯·夸阿斯警告道。
科学家们认为,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更好地了解云量的变化。莱比锡大学正在进行的研究还在考察植被及其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以及空气污染减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