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立即咨询扫一扫立即咨询
留学咨询热线:18071732056
首页 / 院校汇总 / 院校新闻 / 谦虚与自负——感知取决于平时表现
神户大学
  • 神户大学
  • Kobe University
  • 国家/地区:日本
  • 学校地址:日本兵库县神户市
  • 学校网站:-
  • 学校特点综合研究型大学 法学实力强 课程涵盖广泛
4652025年QS排名
601–8002024年THE排名
5832023年USNEWS排名
501-6002023年ARWU排名

谦虚与自负——感知取决于平时表现

发布日期:2025-08-12 10:52:56 阅读:5

当人们展现自己有能力或谦逊时,这如何影响他人对自己真实能力和性格的评价,取决于其平时的表现。神户大学和萨塞克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因此在我们理解自我呈现与感知之间关系如何随着年龄发展时,加入了一个重要因素。

人们渴望被喜爱。在达到这一目标的众多方法中,通过陈述自我来操纵他人评价的行为被称为“自我呈现”。儿童随着成长,对他人想法的理解日益复杂,他们既具备了这样做的能力,这种行为对他人评价自己能力和性格的影响也随之发展。衡量这些评价的一个标准方法是,向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和成人讲述一个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因一项成就而受到表扬,并做出贬低自我或自我提升的回应。然后要求研究参与者评估其他人可能会如何评价主人公的能力和性格(分别评估)。然而,这些研究尚未考虑的是,在进行此类评价时,人们实际上还会考虑受到表扬的主人公平时的表现是否出色。这是因为,平时表现不佳的主人公做出的贬低自我的陈述应被视为诚实而和善,但平时表现良好的主人公做出同样的陈述可能被视为虚伪的谦虚。此外,平时表现不佳的主人公做出的自我提升的陈述应被视为赤裸裸的谎言,非常尴尬,而平时表现良好的主人公做出同样的陈述也可能被视为尴尬和自吹自擂。

神户大学发展心理学家Hajimu Hayashi和萨塞克斯大学发展心理学家Robin Banerjee通过向日本小学二年级(7岁和8岁)、五年级(10岁和11岁)学生以及日本成年人呈现一个更复杂的场景,填补了这一空白。Hayashi解释说:“在儿童研究中,任务通常被尽可能简化,场景中的角色往往没有历史背景。然而,在我们与他人日常互动并对他们做出社会评价和判断时,我们会考虑他们过去或平时的表现或行为,我想研究自我呈现是否也是如此。”研究参与者被介绍给故事中的主人公和另一个人物,并被告知那个人物了解主人公在给定任务中的平时表现(即通常很好或通常很差)。在故事中,主人公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并从另一个人物那里获得了表扬,并以贬低自我或自我提升的方式做出了回应。研究人员首先向研究参与者提出了一些测试问题,以确认他们是否理解了这个场景,然后要求他们评估另一个人是如何评价主人公的能力和性格的。

在《实验儿童心理学杂志》上,神户大学和萨塞克斯大学团队现已发表了他们的研究结果。他们发现,在成人(假设他们已完全发展出心理理论,即能够归因于他人与自己不同的想法和情绪)中,主人公的虚假陈述会得到更负面的评价。这一模式,即对平时表现不佳且自我提升的主人公性格更负面的评价,也在五年级学生中观察到,但在二年级学生中则不太明显。因此,到了大约10岁,自我提升导致对平时表现不佳的主人公能力更正面评价的倾向消失了,自我提升反而导致对其性格更不正面的评价。这些发现表明,对自我提升和贬低自我的评价在大约7岁到10岁之间有了实质性的发展。此外,二年级学生总体上认为自我呈现者更有能力和更友善。

尽管这已经为我们如何评估自我呈现描绘了一幅更清晰的图景,但发展心理学家们提醒说,他们的数据仍然无法涵盖所有相关因素。首先,无论主角们平时的表现如何,他们在获得表扬之前的那一刻总是表现良好。但自我呈现也发生在表现不佳的时候,并且根据主角当前的表现,对这些陈述的感知可能会有所不同。实际上,对主角性格的负面评价并不存在,只有或多或少的正面评价,最多只是对主角真实能力的微弱负面评价。在当前表现是由于内在天赋还是努力而产生的问题上,也出现了类似的复杂性。此外,这项研究仅在日本参与者中进行,因此需要考虑其文化背景。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的工作对我们如何评估儿童在自我呈现时的陈述,以及我们如何帮助他们应对解读他人陈述时出现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越了解如何解读他人以及在不同年龄阶段可能具备哪些能力的发展过程,我们就越能更好地提供指导。林佳世(Hayashi)说:“我再次意识到,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言语理解和沟通能力与成人不同。我们相信,如果成人意识到这些差异,他们就能为儿童提供更深入的指导和教育。”

<p>“谦虚与自负——感知取决于平时表现”</p>

bg
Consultation and evaluation
咨询评估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