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不成比例的影响,而在最易受伤害和受影响最严重的国家,记者以独特且深入的方式报道了这一问题,这是2月发表在《环境研究快报》上的一项研究得出的结论。该研究对先前的研究提出了质疑,先前的研究认为资源较少的国家的新闻报道缺乏新闻资源和科学训练。
露西·麦卡利斯特(Lucy McAllister),前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环境研究专业的博士生,现为迪尼森大学教授,与CIRES研究员马克斯·博伊科夫(Max Boykoff)以及来自慕尼黑到马尼托巴的一组国际跨学科研究人员共同主导了这项研究。
“随着人们越来越多地经历重叠的气候影响,媒体清晰、准确地传达气候变化的相互关联特性至关重要,”麦卡利斯特说。“有一种偏见认为,资源较少的国家的报道不够全面,但我们发现事实正相反:资源更丰富的国家的媒体有很多值得向最脆弱的国家媒体学习的地方。”
该研究分析了10年(2010-2020年)间来自50个信息源的近10万篇新闻报道,研究团队重点关注了包括博茨瓦纳和孟加拉国在内的26个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作者利用机器学习、统计分析以及对新闻报道的定性内容分析,研究了资源较少的国家如何报道气候变化。
该研究是首个考察中低收入和中高收入国家媒体和气候变化报道的研究。这些国家遭受气候变化的最严重影响,但在大多数学术研究中常常被忽视。以前的研究聚焦于单个国家,如印度或加纳,而不是将多个资源较少的国家相互比较。研究人员发现,一个国家的气候变化脆弱性与新闻报道中话题的多样性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
作者报告说,先前的研究往往将资源较少的国家归为一类,认为这些国家在报道相同问题时大同小异。
“我们通常笼统地讨论这些国家,把它们称为‘新兴国家’或‘全球南方’国家,”慕尼黑工业大学副教授、该研究的主要合著者西达尔特·维杜拉(Siddharth Vedula)说。“然而,我们的分析表明,在新闻媒体如何报道气候变化方面,这些国家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例如,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媒体报道聚焦于农业。在南亚,报道强调了气候变化的影响,如极端天气事件、教育活动以及任命国家顾问来领导该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和缓解工作。
总体而言,在这26个较脆弱的国家中,媒体报道涵盖了国际治理与发展、能源转型经济学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
作者指出,他们研究的最重要局限性在于仅关注英文新闻来源,并指出迫切需要研究其他语言的媒体。未来的研究还可以扩展分析范围,考察广播、电视和社交媒体。
“继续分析媒体报道非常重要,”马克斯·博伊科夫说,“因为媒体描绘气候变化的方式会塑造我们在公共领域中的感知、对话和行动,同时,媒体也将正式的科学和政策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