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悉尼大学的开创性研究在新南威尔士州东部的已故鸭嘴兽肝脏中发现了全氟辛烷磺酸盐 (PFOS) 化学污染。
这项在澳大利亚尚属首次的研究发表于《环境科学与污染研究》期刊,分析了从社区成员处收集的九只已故鸭嘴兽的肝脏样本,收集过程长达两年半。
西悉尼大学科学学院的主要研究人员、博士生凯瑟琳·沃里克表示,她对检测到的PFOS(一种全氟和多氟化合物 (PFAS))水平感到震惊。
“我们有八只来自野外的鸭嘴兽,第九只则在圈养环境中度过了大部分时间,”沃里克女士说。
“来自野外的八只鸭嘴兽的PFOS浓度范围从每千克4微克到每千克1200微克不等,这确实表明,水生环境中的PFOS远比最初认为的更为普遍。”
“我以为我们只会在一只或两只鸭嘴兽体内发现低剂量的PFOS,因此发现所有野生鸭嘴兽体内都存在PFOS,令人震惊。这是一项开创性研究,因此对我作为博士生来说非常激动,西悉尼大学提供的这次机会使我能够在这个领域脱颖而出,并大规模地推广鸭嘴兽的健康。”
PFAS是一组人造化学品,用于抗热、防水、防油和防污,它们被称为“永久化学品”,因为不会分解。
鉴于鸭嘴兽是顶级捕食者,提供了宝贵的环境线索,沃里克女士表示,需要开展进一步研究,探究它们是如何摄入PFOS以及PFOS的来源。
“这表明,即使水中只有极少量的PFOS,在鸭嘴兽体内也会累积到非常高的水平。这是一种合成化学品,根本不应该出现在水中,因此任何浓度都不好,但我们发现的最大浓度令人震惊,”她说。
“我们知道PFOS具有疏水性,不喜欢水,所以它会附着在沉积物上。鸭嘴兽在河底觅食底栖无脊椎动物或水虫,因此我们认为,当它们搅动沉积物并吃掉底栖无脊椎动物时,会意外摄入一些受污染的沉积物。”
“检测到的PFOS最高浓度来自在麦特兰亨特河发现的一只鸭嘴兽,它是唯一一只出现在记录的PFOS热点附近的鸭嘴兽,因此考虑到它的位置,这一结果并不意外。我们没有关于发现其他鸭嘴兽区域的相关公开数据,因此,我们呼吁如果有相关数据就将其发布出来,如果没有,管理机构则应进一步调查此事。”
主要研究人员及博士生凯瑟琳·沃里克
沃里克女士的研究由科学学院的副教授伊恩·赖特和博士米歇尔·瑞安指导。
“凯瑟琳和我们的同事米歇尔·瑞安博士在这些敏感而神秘的生物身上付出了极大努力,我对凯瑟琳和她在研究论文中所做的工作再满意不过了,”赖特副教授说。
“澳大利亚的水资源并不丰富,十分珍贵,因此这些发现极其重要,表明我们需要管理我们的水资源,并确保其有利于我们的野生动物以及我们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