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其可能性似乎无穷无尽,但危险也同样如此。我们应如何监管这项技术,以减轻风险并促进机遇?蒂尔堡大学的巴特·范德斯洛特(Bart van der Sloot)在他的最新著作《监管合成社会》中回答了这一问题。
专家预测,五年后,所有数字内容中将有超过90%完全或部分由人工智能生成。范德斯洛特指出,在这样一个合成社会中,可能再也无法确定什么是真实的,什么不是。尽管这些技术还处于相对初期阶段,但它们已经能够生成与真实材料无法区分的内容。这一新现实对民主、司法体系、新闻业运作以及个人关系的影响可能是前所未有的。
在书中,范德斯洛特描绘了ChatGPT、深度伪造、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等“合成技术”的内部工作原理及其在教育、健康和娱乐领域的应用。他构想了这些技术被用于欺诈、剥削和身份盗窃的情况,并探讨了它们对后真相社会、公共领域私有化以及个体自主权和社会信任丧失的更深层次影响。
为确保我们社会的基本支柱得到充分保护,范德斯洛特得出结论,应考虑对当前监管体系进行10项根本性变革。
信息地位:公民和监管机构都迫切需要更多关于人工智能的信息。市场各方应更好地了解当前监管框架如何适用于他们。
战略自主权:应考虑为私有且关键的人工智能技术创建公共替代品,并实行更广泛的出口和进口限制。
技术要求:需要评估对语音克隆等合成技术制定技术要求、禁令和暂缓实施措施的必要性。
预防原则:可能需要将预防原则(如果一项技术的风险未知,则不应应用)应用于生成式人工智能。
有效性:在引入和应用人工智能应用之前,需要证明其有效性。
社会利益:在监管体系中应考虑社会利益和合成技术的累积影响。
立法变更:可能需要修改法律制度,其中包括将虚拟强奸定为刑事犯罪,并解决深度伪造色情内容的传播问题。
监管:可能需要设立专门的人工智能监管机构。
合作:尊重民主法治的国家之间,监管机构和政府机构之间需要加强合作。
制裁:监管当局对公民所受伤害处以罚款和赔偿的能力应足够高,以产生威慑作用。
《监管合成社会》的开放获取版本现已发布,也可获得平装版。该书得到了知名专家的认可:
“引人入胜的阅读体验”——欧盟普通法院法官玛雅·布尔坎(Maja Brkan)。
“不容错过”——耶鲁大学教授卢西亚诺·弗洛里迪(Luciano Flori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