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国际贫困统计数据不那么不准确,数十亿美元的外国援助资金本可以更有效地使用。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商学院与经济学院以及伦敦国王学院的助理教授Michail Moatsos博士表示,当前计算国际贫困线的方法导致了对全球贫困分布状况的歪曲认识,而这正在阻碍消除贫困的努力。
“目前,国际捐助者无法根据最佳可能信息来确定其资金的优先次序,因此无法将这些资金有效输送给全球最需要的人。每天2.15美元的贫困线在不同国家、甚至仅在低收入国家之间所能维持的生活水平也大相径庭,”他说。
新发布的统计分析测试了当前的贫困线计算方法,并指出了其方法和结论中存在的多个缺陷。例如,Moatsos博士指出了COVID大流行,这很可能增加了全球生活在贫困条件下的人数。然而,他表示,贫困线计算中的不确定性使我们甚至无法准确指出这种增长的幅度,更不用说在全球范围内以任何合理的确定性程度来确定其地理分布了。
国际贫困线是由世界银行通过计算为每个低收入国家制定的国家贫困线的中间值(或中位数)得出的。中低收入国家的国家贫困线通常是根据能够满足平均每人每天约2100千卡热量的食物成本计算的,除此之外,还包括一个非食物预算,以支付住房、教育、卫生、供暖、交通、服装、通讯和其他相对基本需求的费用。
除了每个国家贫困线的慷慨程度或节俭程度之外,最重要的方面是其跨国可比性,这确保了不同国家之间是在比较相似的生活水平。如果贫困线无法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对贫困的理解就会非常模糊,政策也无法从全球角度得到很好的信息支持,从而加剧了问题,Moatsos博士说道。例如,在根据最新数据更新国际贫困线的价值时,得出的结果是按2017年价格计算的每天2.15美元。世界银行声称,这一更新对贫困统计数据的影响微乎其微。然而,Moatsos博士和他的合著者、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Achillefs Lazopoulos博士证明,这一差异高达1.9亿人。
他们说,当前方法的主要问题在于“购买力”的比较,这是贫困线计算的核心。经济学家使用购买力平价来比较各国的平均收入,但有时也用于比较生活水平。
“正如世界银行协助各国根据各自的国家观点来定义贫困一样,银行也可以支持根据共同商定的框架制定全球可比的贫困线。这一框架以《哥本哈根宣言》的形式存在。
“世界银行作为负责全球反贫困斗争和全球贫困监测任务的机构,无需强迫任何国家接受特定的贫困定义,因为各国已经就定义达成了共识,因此这是实际执行的问题。”
作者们得出结论,“应考虑紧急在官方层面采用替代方法来监测全球贫困”。但Moatsos博士表示,问题仍然存在,即世界银行是否会重新考虑忽视其自己的全球贫困问题委员会提出的采用基本需求成本方法来监测全球贫困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