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是鱼类、贝类和水生植物的繁殖、饲养和收获活动,也称为水上耕作。它可以帮助恢复栖息地,并为世界上不断增长的人口提供生计和蛋白质来源。
“水产养殖对于全球南方国家国内人口的收入来源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哥德堡大学、本论文的主要作者之一哈坎·艾格特说道。
然而,人们也担忧水产养殖的环境可持续性,例如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污染、抗生素和寄生虫的影响以及社会影响。
由于数据缺乏,全球水产养殖生产系统无法进行系统比较。《水产养殖绩效指标》(APIs)提供了一种快速、低成本的方法来克服数据稀缺问题。该APIs是在渔业绩效指标工作的基础上建立的。
包括环境与发展经济学(EfD)研究人员哈坎·艾格特、卡洛斯·查韦斯、纳纳梅卡·楚库沃内和拜拉·提贝西瓦在内的22名研究人员,使用这些APIs对全球57个水产养殖系统进行了研究。
这项涵盖88项指标的综合研究揭示了可持续性绩效方面的显著差异,并强调了为实现可持续性目标应针对哪些领域采取政策措施和投资。
研究发现,从可持续性角度来看,淡水养殖和海水养殖是等同的。这挑战了淡水养殖更具可持续性的先入为主的观念。研究表明,无论使用哪种水体进行生产,政策和投资都应侧重于改善可持续性成果。
此外,与多品种养殖相比,单品种养殖在可持续性(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三个支柱方面平均得分更高。这一发现与多品种养殖(整合多个物种)可优化资源利用和可持续性的观点相悖。
该研究还比较了主要养殖物种(如三文鱼、罗非鱼、鲤鱼、虾、软体动物和鲶鱼)的绩效。滤食性软体动物不需要人工饲料,在环境绩效方面表现优异,但在经济可行性方面则较差。相比之下,三文鱼在大多数维度上都得分较高,这反映了集约化、技术先进生产系统的成功。然而,三文鱼养殖相关的高昂环境成本突显出需要持续创新和监管以减轻这些影响。
该研究还揭示了国内和出口导向型水产养殖系统在可持续性成果方面的差异。在低收入国家,出口导向型系统在环境和经济绩效方面优于国内市场。而在高收入国家,国内市场在环境可持续性方面得分更高。这些发现强调了在不同背景下采取细致入微的政策和市场战略以增强可持续性的必要性。
尼日利亚是本研究中的一个国家,已有约70年的水产养殖历史,自2000年左右以来,该产业已大幅增长。现在,它约占该国海鲜产量的25%。纳纳梅卡·楚库沃内领导了尼日利亚的研究团队。
“我们关于尼日利亚水产养殖的数据很少。我们的API数据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尼日利亚主要养殖的鲶鱼和罗非鱼在经济和社会方面表现良好,但我们发现存在环境挑战。在遵守环境法规和认证方面有两个领域有待改进,”纳纳梅卡·楚库沃内说道。
APIs为评估水产养殖系统的可持续性提供了一个稳健的框架,为政策和投资决策提供了宝贵见解。该研究强调了可持续水产养殖生产的潜力,以及持续收集和分析数据以推动该行业改进的重要性。
尽管水产养殖行业面临重大挑战,但数据表明可持续生产是可以实现的。有了正确的政策和投资,水产养殖可以继续为全球生计、粮食安全和环境健康提供支持。
作者:克里斯托瓦尔·瓦斯克斯和佩特拉·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