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教授被誉为“以身体为中心的无线通信”这一术语的创造者,该术语指的是人体上可穿戴和可植入无线传感器之间的网络连接。他在此领域的开创性工作始于2003年,重点是对人体作为通信媒介的特征和理解进行研究。
他证明,人体表面的无线电传播会受到显著的路径损耗和时间变化(色散)的影响,这需要在身体传感器之间进行可靠通信时采用表面波和爬行波。郝教授进一步发展了这些波的建模理论,并设计了专门用于身体通信的天线。
除了对身体中心信道的研究外,郝教授还花了过去二十年的时间领导研究从10 MHz到100 GHz频率范围内的身体天线。这项研究已经开发出能够在身体上实现可靠通信的低剖面天线,包括用于国防和医疗保健应用的60GHz和94GHz天线。
郝教授的专长还扩展到超材料领域,他开发了用于建模和研究这些材料特性的新型计算工具。这项研究已经设计出创新的天线,包括用于毫米波通信的3D打印透镜天线。
郝教授的工作影响深远。他的研究不仅推动了新型天线技术的发展,还促进了重大的工业发展和商业化。飞利浦、通用电气医疗集团和Isotropic Systems等公司都受益于郝教授的开创性研究。
郝教授的话:“我很荣幸获得IEEE John Kraus天线奖。我的研究得益于我的学生和合作者的奉献,我感激他们的贡献。同时,我也对未来以身体为中心的无线通信和天线创新在改善医疗保健和其他领域的潜力感到兴奋。”
John Kraus天线奖是天线研究领域的最高荣誉之一。郝教授获得这一奖项是对他卓越成就和在天线技术发展上持久影响的证明。
"
我们利用我们的CARE议程来实现这一目标,确保我们创建的计划是共创的、积极的、关联的,并且基于证据。这使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核心,同时确保他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学习机会。这些学生,以及每一位学生,都应享有同样的成功机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也认识到并重视教育作为未来职业阶梯的重要性。因此,我们的数字教育工作室将跨学科技能和职业规划融入到每一个项目中。这是跨界理念——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确保学生与行业合作伙伴、第三空间专业人士和社区成员建立紧密联系。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设计这些解决方案时,会考虑到每一位学生。让社区与教育更紧密地结合,以确保从课堂到工作世界的路径尽可能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