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决定了电池充电速度的快慢?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的研究人员通过基于计算机的模拟来研究这一问题以及其他问题。微观结构模型有助于发现和研究新的电极材料。当钠镍锰氧化物被用作钠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时,模拟揭示了充电过程中晶体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导致弹性变形,从而使容量下降。研究人员在《npj 计算材料》杂志上发表了报告(DOI: 10.1038/s41524-024-01258-x)
研究新型电池材料旨在优化其性能和寿命,并降低成本。同时也在努力减少稀有元素(如锂和钴)以及有毒成分的使用。在这方面,钠离子电池被认为非常有前景。它们的工作原理与锂离子电池相似,但可以使用在欧洲广泛可得的原材料生产。它们既适用于固定应用,也适用于移动应用。“层状氧化物,如钠镍锰氧化物,是非常有前景的正极材料,”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应用材料研究所-微观结构建模与模拟(IAM-MMS)的研究组组长西蒙·道布纳博士说,他也是该研究的通讯作者。在POLiS(意为后锂存储)卓越集群中,他研究钠离子技术。
快速充电产生机械应力
然而,这类正极材料存在一个问题。钠镍锰氧化物的晶体结构会根据储存的钠的量而发生变化。如果材料充电缓慢,一切都会有序进行。“钠会像汽车逐层离开停车场一样,逐层离开材料,”道布纳解释说,“但当充电速度很快时,钠会从四面八方被提取出来。”这会产生机械应力,可能会永久损坏材料。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纳米技术研究所(INT)和IAM-MMS的研究人员与乌尔姆大学和巴登-符腾堡州太阳能和氢能研究中心(ZSW)的科学家合作,最近进行了模拟以阐明情况。他们在《自然》旗下的《npj 计算材料》期刊上发表了报告。
实验证实模拟结果
“计算机模型可以描述各种长度尺度,从电极材料中原子的排列到其微观结构,再到电池作为任何电池的功能单元,”道布纳说。为了研究NaXNi1/3Mn2/3O2层状氧化物,研究人员将微观结构模型与慢速充放电实验相结合。研究发现,该材料存在多种导致容量损失的降解机制。因此,它目前还不适合商业应用。晶体结构的变化会导致弹性变形。晶体收缩,可能导致开裂和容量降低。INT和IAM-MMS的模拟表明,这种机械影响决定了材料充电所需的时间。ZSW的实验研究证实了这些结果。
该研究的发现可以部分地转移到其他层状氧化物上。“现在,我们了解了基本过程,并可以致力于开发寿命长且能尽快充电的电池材料,”道布纳总结道。这可能导致钠离子电池在五到十年内得到广泛应用。